臺大食安中心建議:政府應徹底掌控原料來源與流向以徹底杜絕混油
如何杜絕近年來一再發生「混油」事件? 臺灣大學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昨日舉行專家會議討論。會議結論認為政府應有效管控食品原料來源,徹底掌握所有進口原物料的流向,才能釜底抽薪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
近日劣質油品事件如滾雪球般地發生,消費者逐漸平靜的心再度陷入恐慌當中,這次所牽涉的層面甚至較前幾次食安事件更廣而遠,幾個頗具知名的大廠與老店紛紛中箭落馬,此食安事件不僅重創台灣食品業經濟,更嚴重影響台灣食品業在國際上的形象與地位,相信大家都想了解,為何政府於去年徹底檢討食安問題並大幅度修改食管法以示改革決心,今年卻還是爆發如此重大食安事件呢? 是否有哪些地方仍需再改善與加強呢?針對這些問題,臺灣大學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特邀集專家們進行討論。
會議結論可歸納成四點建議,第一、原料來源之有效控管。徹底掌握所有進口及國內原物料的流向,並在進口工業級原料時,能提供一套有效機制來與食品級原料做區分,例如參考於工業用酒精內加入紅色色素與食用酒精做區別,以防止非食品級原料流入食品界。原料若以蒐集方式而得,應加驗具有潛藏風險之危害物(例如:重金屬、黃麴毒素及聚丙醯胺等)。第二、加強政府跨部會間的橫向聯繫,衛福部、農委會、經濟部、環保署、檢調等部門間資訊應能流通,並釐清具回收價值的廢棄物處理的管理權責單位,以便能有效控管原料、廢棄物、化學原料等等的去向,避免因權責不清所產生的管理漏洞。第三、落實稽查,建議以跨部會方式組成稽查人員小組(稽查時同時有食品級與工業級之稽查人員並配合檢調單位),來執行抽驗稽查,以便能夠有效掌握現況,確認業者登錄是否屬實。第四、政府應針對食品安全之風險評估,進行長期規劃與研究,建立完整資料庫,以便未來能夠有效地因應所有突發的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