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認可均衡適當吃魚、有益健康,請勿恐慌
媒體報導天天吃海水魚造成3歲娃汞中毒案例, 導致消費者對水產品食用安全產生疑慮,漁業署說明, 依聯合國農糧組織(F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0年共同研討會所發布之資訊顯示: 魚類與水生貝類等為健康、安全的重要人類健康飲食來源, 含有高品質蛋白質與有益健康的ω- 3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等重要營養素。因此只要均衡攝食, 民眾可安心食用水產品。漁業署指出, 有關報載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引用31名病例, 並引用食品藥物管理署2006年調查研究年報之「 台灣地區市售海洋魚類重金屬含量分析方法探討及資料之建立」 資料,進而推論汞中毒係因吃海水魚所致, 經電話聯繫取得吳醫師11月2日發表研究報告, 並據吳醫師告知女童主要係過量食用魚類, 惟很難知道是食用哪種魚種所致。 漁業署對吳醫師所指女童食用魚種偏好與一般認知係大型洄游魚類會 蓄積甲基汞,應注意攝取量之認知不同, 故高度懷疑該等病例有否已排除病患特殊體質、生活環境、飲食、 中藥使用等其他可能因素交叉影響所致,尚待釐清。 依吳醫師所提供相關資訊,係建議為避免累積甲基汞風險, 特殊消費族群(如預備懷孕或哺乳婦女、孕婦、及幼兒) 應減量攝取海水魚類,但一般族群宜適量均衡攝食各類漁產品; 另台北榮總毒物科鄧昭芳主任參加11月7日立法院陳歐珀委員舉辦 記者會中,亦進一步說明,只要均衡食魚,是有益健康的, 請消費大眾安心食用魚類。依據FAO與WHO於2010年共同研討會所發布之資訊( 發表於FAO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Report No. 978)顯示:ω- 3高度不飽和脂肪酸DHA對腦部智力發育評定指標(IQ) 之正效應遠大於大多數魚類甲基汞對腦部智力發育評定指標之負效應 ,多食用高含量EPA與DHA但總汞含量低之魚種,如鯖、鯡、 鯷、鮭魚、鱒魚、及沙丁魚等, 對腦部發育與心臟血管疾病之預防是有助益。此外, 甚多研究指出魚貝類富含牛磺酸,有助於幼兒之發育。同時, 各種動物對汞之蓄積依所攝取及排放機能不同而異, 瑞典科學家的實驗得知人類的甲基汞生物半衰期約為70天, 也就是說,第1天所攝取的甲基汞,經過70天左右後, 體內的汞殘存量只剩一半。長壽國-日本是食魚大國, 其國民更嗜好鮪魚、旗魚等生魚片, 經證實即使其國民毛髮中含有較高汞濃度,但卻未發生汞中毒, 鮪魚、旗魚等大型洄游魚類之汞蓄積係自食物鏈而來, 不同於人為所引起的高濃度汞污染。 另美國加州環境保護局亦於其官網(http://www. oehha.ca.gov/fish.html)中建議18- 45歲女性(特別是懷孕或正在哺乳者) 每週至多可食用2份(每份食用量約為170克),1- 17歲的未成年人份量少些,其他人則可放心食用。由上揭引用之科學研究報告得知, 魚貝類因環境及生態雖有累積不同重金屬風險可能,但食用魚貝類, 只要均衡食用,對健康是有助益的。
漁產品營養豐富,請國人多多選購,安心享用
漁業署最後說明,漁產品富含DHA/EPA高度不飽和脂肪酸、
發布日期:2013-11-07